300229 拓尔思
201003-04
突破传统内容管理领域,TRS WCM 6.5创新首发
发布时间:2010 -03-04
分享至:
分享

        近日,国内最大的内容管理提供商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发布了新一代内容管理平台——TRS 内容协作平台(TRS WCM 6.5),与过去版本相比,TRS WCM 6.5支持在云计算架构上进行集群化部署,并且支持内容管理云服务模式,可提供高度扩展、弹性的、按需取用的服务。


        几百个网站,建设时间可以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


        众所周知,建设由数百个网站组成的网站群,单独建设单独维护而带来的高成本、运营难度,将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及资源消耗。可是越来越多的大型政府部门及企业,不仅需要规划本级单位的内容平台,还需要将这种应用向各下属机构、同级部门进行覆盖,从而实现统一的群集应用。人们需要满足大规模应用需求,满足更多用户、更多并发请求的性能要求,并且能够为多结点的应用提供高效、科学的管理模式的内容管理。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,企事业单位面临着资源分散、系统异构、应用单一、共享困难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,需要利用一个灵活的、可扩展的、弹性的内容管理模式,满足资源整合的需要。从以上需求,可以归纳以下条件是必不可少的:


        1、在一些系统中,预测最终用户的数量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,系统一定要适应不断增长的用户数的能力,使其具有伸缩性。


         2、单一服务器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健壮方式,因为容易出现单点失效的情况,当有且仅有的一个服务器不能提供服务时,整个系统就不可用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 3、负载均衡是集群的一项关键技术,通过把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服务器,从而获得高可用性和较好的性能。


        我们不妨以中国科学院正式上线了一个由270余个网站组成的网站群为例。在过去,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,需要的时间和投入是难以想象的,而建成之后,内容管理,运营难度,高成本也通常会居高不下。从这样的庞大工程中获得启发和经验,TRS WCM 6.5进行了技术、架构和服务模式的创新,通过与云计算模式的融合,支持集群架构,使得内容管理和网站群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,满足用户建立企业级,乃至全球级大规模内容管理服务体系,并开展SaaS业务的要求。这标志着TRS已经突破了传统内容管理领域,在内容管理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。


        国内首个支持集群架构及云服务模式的内容管理平台,TRS填补国内外空白


       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内软件企业,专注于海量非结构化信息智能处理的TRS,于2000年,在中国首倡中文内容管理战略,从而开创了中文Web内容管理市场。随着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,TRS深刻洞悉政府、企业、媒体和科教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,并通过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,如今再次破冰:


        首先,从体系架构上来讲,TRS WCM6.5整合内容管理体系架构的所有层次:从最底层的资源池、云计算基础平台、内容管理集群到内容管理应用,均可以为不同的、多级组织机构提供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可扩展的内容管理云服务。


        其次,从建设稳定性、可用性方面来讲,TRS WCM6.5采用高可用的监控手段,增强集群的可维护性。满足集群应用:伸缩性、高可用性、负载均衡的三个特点要求:

 

    伸缩性(Scalability): 提高这种并发会话能力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就增加资源(CPU、内存、硬盘等),集群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,它允许一组服务器组合工作在一起,像单个服务器一样对外提供服务。


    高可用性(High availability): 通过在集群中增加的冗余的服务器,使得在其中一台服务器失效后仍能提供服务,从而获得高的可用性。


    负载均衡(Load balancing):负载均衡器可以是专用的硬件(如F5 设备),也可以是一个带有负载均衡功能的应用WEB 服务器。


        采用高效、稳定的信息和内存同步机制,不依赖于任何应用服务器,由自身内部实现通信和会话复制机制,降低项目建设成本。


        第三,TRS WCM6.5为适应站群管理和服务模式,对自身进行了深度调整,如分站点统计管理、分站点日志管理、互动选件分级授权操作、分站点热词管理、重构权限模型等。


        TRS WCM 6.5突破企业级应用


        对于云计算,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曾提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公式:云计算=
(数据+软件+平台+基础设施)×服务。作为云服务和云计算应用的重要创新,“云内容管理”服务,将让企业和组织在信息时代,全面兑现云计算的价值。


        如今,基于TRS提供的“云内容管理”模式,完全满足大规模应用需求,满足更多用户、更多并发请求的性能要求,并且能够为多结点的应用提供高效、科学的内容管理。规避了单独建设单独维护而带来的高成本和运营难度,以及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及资源消耗等问题,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,建设节约高效的绿色网站群的目标。